
修身養(yǎng)心在于早春
2017-02-09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應“以使志生”?!耙允怪旧笔钦f人們在春天要讓自己的意志生發(fā),而不要使情緒抑郁,要做到心胸開闊、樂觀愉快。對中老年朋友來說,最好的方法莫過于修身養(yǎng)性。
所謂“修身”,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養(yǎng),不做違心違法的事,少私寡欲,知足常樂,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。所謂“養(yǎng)性”,是指精神情志的調養(yǎng),也就是說,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調節(jié),避免急躁、焦慮、憂郁和憤怒等不良情緒。
在日常生活中讀書、繪畫、書法、雕刻、音樂、種花、釣魚等活動都有怡情養(yǎng)性、陶冶情操的作用。特別是在陽光明媚、風和日麗、鳥語花香的春天,走出家門,去飽覽青山綠水,風景名勝,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,這是最好的精神調養(yǎng)方法。
春季時節(jié)氣溫、氣壓、氣流變化無常,忽冷忽熱,時風時雨,尤其對風濕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病患者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,更有人把春天稱為“風濕季節(jié)”。所以,中老年人在春季乍暖還寒之時,應更加注意調養(yǎng)和治療。
風濕關節(jié)病在中醫(yī)屬于痹證的范疇,主要由于風、寒、濕、熱之邪乘虛侵襲人體,引起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阻滯;或病久痰濁淤血,阻于經隧,深入關節(jié)筋脈。一般多以正氣虛衰為內因,風寒濕熱之邪為外因。